婚姻和孩子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用孩子维系的婚姻,个人觉得只能说是凑合,将就的过日子了,和幸福基本上没关系了。
父母若既能给到孩子完整的家,又能让孩子享受完整的爱,那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世事难两全,若一桩婚姻到了尽头,想离婚又害怕伤害孩子,想维持又难以忍受,该怎么办呢?
真的没有办法处理好这种两难问题吗?当然有啦!
听说吧心理李建学老师对这个看似两难的问题,给予了专业、客观又具体可行的指导。
本期专家: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首席专家、高级婚姻治疗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李建学
婚姻既属于夫妻俩,同时也是孩子的家。严肃慎重对待婚姻,积极面对,努力解决问题,不轻言放弃是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当夫妻关系千疮百孔,婚姻关系名存实亡,是选择分开彼此解脱,还是为了孩子维系一个完整的家,是很多危城夫妻两难的选择。
一桩婚姻到了尽头,仅靠孩子来维系,让孩子承担不该他承担的责任,背负太多不该他背负的使命,这并非真正的爱孩子,而是牺牲父母伤害孩子,这样的关系中没有赢家。因为与冲突、冷漠的家庭相比,健康的单亲家庭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父母若既能给到孩子完整的家,又能让孩子享受完整的爱,那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世事难两全,若一定要二选其一,完整的爱远比完整的家重要很多。离婚不影响孩子是不可能的,但若处理得当,可以把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夫妻离婚带给孩子的影响,更多不是离婚本身带来的,而是与孩子的沟通、互动、相处不当所衍生的。所以,离婚前后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是降低对其伤害的最有效的途径。
离婚前,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更不要把你们的恩怨情仇向孩子倾倒,不要让孩子卷入你们的是是非非,因为无论孩子表达支持与反对,又或父母最终离婚与否,孩子都会把父母婚姻不幸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他会认为是他的决定导致了父母的不幸福。
将离婚的决定告诉孩子时,当下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他可能期望能挽回父母的婚姻。因为,一方面婚姻是孩子的家,他会力图维护自己家的完整,另一方面孩子会本能的把父母离婚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觉得是自己不乖、不懂事、不听话、学习不好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但如果父母做法、说法得当,一旦他接受了父母离婚的事实后,对他的影响非常有限。
因此,为了保护孩子、降低伤害,父母需帮孩子厘清责任,可以一起平和、明确的告诉孩子:离婚是因为父母之间出了问题,与他无关。离婚后父母虽不住在一起了,但父母亲还是他的父母亲,依然都爱着他;他并不比别人少什么,反而,他比别人多了一个家——爸爸的家、妈妈的家。
离婚后,父母若能做到尽量不改变孩子生活、学习、成长的环境,不改变双方对孩子的爱,甚至不改变父系和母系家族对孩子的爱;双方及双方家人,不在孩子面前诋毁、攻击对方,而是在孩子面前尊重、肯定对方;若孩子较小,双方对孩子多些陪伴和互动,节假日一起陪孩子参加一些亲子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影响。
有些父母选择不告诉孩子离婚的真相,甚至还假装住在一起,希望这样可以避免伤害孩子,殊不知,这样会加大对孩子的伤害。以孩子的敏感,这样的欺瞒一定会被其识破,试想在孩子稚嫩的人生中,亲生父母都欺骗他,他未来还会相信何人?
父母再婚对孩子利多弊少,重要的是无论哪方再婚,双方都要告诉孩子,他又多了一个人爱他,让孩子学会接纳继父母,帮助他慢慢适应新家庭。
离婚本来就是一件伤人的事,但我们可以减少对各方的伤害。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只要我们做父母的多些爱心,多些用心,多些耐性,就能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本文为李建学老师原创文章,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如何定义“死亡婚姻”
问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死亡婚姻”,然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怎么定义死亡婚姻呢?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离婚的原因有很多种,因为我们的需求不一样。我们对这个婚姻死亡的定义也会不一样。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对方能否帮助你心理成长,而帮助对方能否心理成长的首要条件就是信任,在婚姻里面如果失去了信任对方的能力,到了完全不信任的地步,这就是婚姻危机。如果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依然没有丝毫信任对方的能力,我觉得这样的婚姻就是死亡婚姻。
关系是用来修身,用来成长的
在我看来不管什么关系都是用来成长的。不管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或者亲子关系,所有的关系最大的作用都是为了成长自己。孩子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成长,伴侣之间本身也是帮助对方成长的。
可能会有人疑问,关系怎么会是用来帮助自我成长的呢?比如说朋友关系不是用来互相帮助的吗?师生关系不是用来学习的吗?夫妻关系不是用来谈情说爱、繁衍后代的吗?要追溯这个问题,就要探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心理学家罗杰斯有一本书叫《个人形成论》。他所说的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中国人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部分的修身就是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阳明先生所说“在事上练”,这个事指人与人,人与物的互动关系,调整好关系就获得了成长,“在事上练”的目的是修身,所利用的载体就是“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解决与外界的关系问题就是解决心理问题,黑格尔也说,自我由他我建立,你怎么看待自己也是由他人怎么看待你决定的。而他人的看待你,也是一种关系的呈现。如果说你喜欢我,那么你看待我的方式就不一样,就是一种好的关系。
不是你导致了我的问题,而是你呈现了我的问题
大多夫妻都是在关系的摩擦中成长的。夫妻之间出问题,不是一个人导致了另一个人的问题。不是我导致你的问题或者你导致了我的问题,而是你呈现了我的问题。是一个人呈现了另一个人的问题,问题本就存在,只是别人的出现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你让我不舒服了,这种不舒服是本身在我身体里面的,它会因为某些事勾起来我这些不舒服的回应,所以别人只是呈现我的问题的,并不是别人导致了我们的问题。
当别人呈现我们问题的时候,正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因为他帮助我们呈现时,我们就能发现问题,这时最好的方法是觉察自己,为什么自己会这样的?我的什么需求没有被满足,在我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我为何会是用这种模式回应?
所有的问题不在当下
心理治疗里面非常注重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治疗。重要他人是指父母、孩子、、家人、好朋友、伴侣。为什么注重与重要他人关系的治疗呢?因为越亲密越能呈现出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不是经常说,我们总是伤害家人,而对外人却很宽容。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跟家人在一起时是放松的。他在放松的情形下,更易呈现真实的自己,这时候的问题就会被家人呈现出来。
所有的问题不在当下,都是曾经的未完成事件导致了当下的问题,曾经的经验、经历过往决定了你此刻看待问题的角度。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导致了此刻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我和某个人发生冲突,那是因为我在看问题的角度。那我看问题的角度是怎么来的呢?是以前的经验给我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曾经的经验导致的,就是由过去的我导致的,而不是此刻的我导致的。
是不是说夫妻之间有问题我们就要去责怪责备!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不存在没有问题的人,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问题他就成了神,没有问题是奇迹,有问题是正常的现象。
夫妻关系的重中之重是信任
夫妻是否要离婚,要看对方是否能帮助自己成长,相互成长有个前提就是信任对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定有个前提条件就是,我信任这三个人,我才有可能向他们学习。如果我信任每个人,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这个时候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不信任的话,不管和什么人在一起,我们都无法获取成长。即使那个人非常非常优秀,但是我们不信任他,我们就无法获取成长,我们只会去发现他的缺点。对于他的优点我们就不可能学习到,因为我们不信任。
死亡婚姻就是完全没有了信任,无法在这种关系中成长,这时的婚姻就如一潭死水。
婚姻的失败不能否定人的失败
但婚姻关系的失败不能否定人的失败。因为婚姻非常讲究的匹配性。离婚并不能说明这个人一定是失败的,只能说他们不匹配。就如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一样。有的来访者让我做的话可能做的很好,但是让别的咨询师做的话就做不好。有的咨询可能我就不好而别人就能做好。这里面就是说的一个匹配性,
有的婚姻是在半信半疑中,隔三差五的吵个架。这时可能他们还有相信的可能,那这样的婚姻可能还会走向美好,就不需要离婚。
自信的女人更幸福
有一种说法:有一种女人,她嫁给谁都会幸福。这样的女人为何会幸福呢?就是因为她有信任的能力。首先是她相信自己,她是一个自信的人,就更容易相信别人。自卑的人就不容易相信对方,不相信自己进而不相信自己的眼光,最后引发不相信别人。这种不相信别人是由很多自卑的投射造成的。那个嫁给谁都幸福的女人,因为她自信(这里的自信不是骄傲)。自信的人是能让身边的人都自信起来,让身边的人都优秀起来。骄傲的人是肯定自己,否定别人的,他会让别人不舒服。当她自信的时候,就会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看待别人的眼光,就不会因为对方的一点点举动就敏感的怀疑。这时就有了相信的能力,别人因为和他在一起会非常舒服。
所以说这样的人嫁给谁都幸福,她能匹配更多的人,匹配度更高更大,这样的人可能就会更容易获得幸福。她会尊重别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会很舒服。当她有相信自己尊重他人的能力时,他们的互动中就有爱的流动,这种婚姻就会走向幸福。
不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是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
在死亡婚姻中,因为夫妻互相不信任。孩子会深受影响,他学习到的夫妻关系就是不信任的模式,等他长大以后也会模仿这种模式。因为他不知道夫妻关系还有其他模式,他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文化中长大的,就会根植于心。这种不信任会使他的社会关系受到影响,与人交往时有下意识的不信任。
外在形式并不能说明问题,我不认为在婚姻里面一定是幸福的,离婚一定是不幸福的。最主要的还是看内心的状态,他的心灵自由的成熟度。
不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而是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孩子如果在没有爱的这种家庭里面长大的话,他就学不会如何爱自己,他也学不会如何爱别人,当他没有这种爱的能力的时候。对他来说,他首先觉得他自己是不舒服的状态,他的生命状态就不美好,然后他传递给别人的也是不美好,之后他的社会关系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所有的人社会关系出现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本身的爱的能力的问题。
离婚一定能解决问题吗?
在婚姻里面他如果遇到问题的话,如果不解决的话他很有可能把这段婚姻的问题带到下一段婚姻当中,然后他就强迫性重复。我有一个来访者。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酗酒的,然后第二任也是酗酒,后来我就问她为什么会这样呢?问她的父亲是怎么样的?然后她就说她父亲也是这样,这个就是强迫性重复。因为她习惯了她父亲的这种模式,虽然她不喜欢,但是她还是在重复,不自觉的在做这样的选择。
所以当婚姻里面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觉察自己反思自己,或者找专业的咨询师来帮助自己。
如果离婚之后再次强迫性重复,这样的离婚就没有意义。不能在上一段婚姻里面获得成长,就好象一个孩子犯的错,他没有改进屡教不改,那么这个时候他这个错误犯的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婚姻里面,如果出现问题了,即使离婚了。在离婚之前或者离婚之后我们也要对自己这方面做一个觉察,做一个总结,然后获得一个成长。
如果说我们继续重复上段婚姻的这种模式,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就不能体验生命的丰富性,生命的体验它就缩短了,他就是在浪费生命。有句话说“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这里说的“死”就是不断的重复一种体验,而导致生命不能丰富。而孩子如果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就会耳濡目染的受这种模式影响。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马景芬(头条号 马景芬):
(简介:马景芬,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公共营养师,任优胜(中国)教育特聘心理咨询师,优胜家家长课堂讲师,在行分享平台的百单行家(在行是国内领先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自媒体《彬彬有理》的情感私教。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点评专家团成员,擅长婚姻家庭、情感、亲子教育方面的咨询与讲座。)
接待过很多的夫妻来访者,他们的感情已经破裂,甚至同一屋檐下分居多年,除了婚姻的外壳,里面已经病入膏肓。之所以苟延残喘的存活着,美其名曰为了孩子。我想中国近一半的婚姻可能都是这样维持着,这也是现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越来越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因孩子维系的婚姻真的不值得继续。大部分夫妻不离婚,只是拿孩子当做借口,是两个大人本身感情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只是没有勇气离婚。凑合的婚姻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夫妻两个人很爱面子,觉得离婚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里子无所谓,能凑合就凑合了。
还有的夫妻是因为财产,离婚后原有财产被分散甚至缩水,为了钱,忍吧!
很多妻子能忍受丈夫的外遇甚至家暴而不离婚,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离了婚担心自己无力生活,进而牵扯到孩子。现实生活中像《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并不多,关键是也没有子君那么好的资源。
很多夫妻不离婚,是因为习惯,尽管没有感情,但是一起生活多年,饭吃的顺口,彼此的亲戚朋友都不错,离婚后可能重新建立圈子,索性凑合。
为了孩子凑合的婚姻,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除了没有学会父母间的良好互动外,还会让孩子有自责和内疚。孩子长大后,不但很难建立起亲密关系,也会因为长期的内归因造成无力感,进而抑郁。所以当夫妻感情不再,为了孩子请离婚,离婚是两个大人之间的事情,并不影响成为爱孩子的好父母,重要的是处理好离婚这件事情本身。
说句实在话,在现在的社会里,如此这样的丈夫,这样的公婆,这样的家庭,照我看来应该是很少的!
感谢悟空老师邀请回答问题。该不该为了孩子,继续过下去活下去?
一家祖孙三代和和美美,该多好啊!
可是,作为一个弱势女子,竟遇到了这样的丈夫和公婆,真是好可怜,让人活不活下去?
这位女士这种事情,如果放在旧社会,应该是屡见不鲜的。
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这种遭遇绝不能让它听之任之下去!
怎么解决这类问题呢?办法大概有三种。
第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泪往心里流逆来又顺受,默默承受痛苦与折磨,因为你是舍不得孩子,但是你又于心不甘!
第二,把孩子扔给丈夫家,拍拍屁股走人,现在这种现象并非你一个人,但是这个女人心软,她是舍不得两个孩子!
第三,上法院告他去,让法律为女人撑腰!现在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就能让女人挺起腰来,让施行家庭暴力的男人吃些苦头,让他懂得女人不是好欺侮的!
娶来的妻买来的马,要骑就骑,要打就打,这已不是旧社会的女人的苦难时代了。其实这家的公公婆婆和儿子,都应该知道,如果儿子和媳妇离了婚,他俩的儿子再想重新娶到女人,应该是难上加难了!
作为这位女士,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我们已经和你讲清楚了道理,只要你勇敢迈出去一大步,不管是否离婚,今后你都是没有罪受的!在此多说一句,祝你今后幸福愉快!
(欢迎点评、点赞和转发!图片摘自网络,感谢朋友提供!谢谢!)
(转载其自媒体平台,必须征得作者同意!)
其实我觉得如果两个人的婚姻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孩子就没有必要维持下去了,在这段婚姻中,有价值的仅仅剩下了孩子,说是为了孩子维持,可是却没人愿意为其改变什么,如果为了孩子,不应该想着怎么维持,而应该想怎么能好或者改观,毕竟好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你好,可能你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到了要放手的地步,双方可能因为考虑到孩子的原因选择默默地待在了一起,虽然不知道你们之前存在着这样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就该不该为了孩子而维系这点上,我们来好好看看。
我们首先先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要为了孩子而维系这段关系,是觉得单亲家庭的小孩子成长会存在问题么?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父亲或着母亲角色缺失的情况,可能会造成小孩子的某些性格缺陷,但更多是双亲都在但是并没有给予小孩子足够关怀,没有陪伴的童年往往给小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问题的本质不是父母双方在一起,而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如果没有足够的关怀,双方反而因为在一起导致彼此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反而给孩子造成了一个不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传递给下一代,如果父母之间貌合神离,水火不融,也会给小孩子丧失谈恋爱或着结婚的信心,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爱情是值得信任的,而且给小孩子压力其实也是巨大的,因为是爸爸妈妈因为“你”而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待在了一起,如果你不好好的话,那爸爸妈妈的付出就白付出了,如果给孩子这样的一种感受的话,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面临着自己的幸福选择的时候,可能往往就不能够足够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而是选择一个看似对大家都好的答案。
维系这个词本身,就已经不能说幸福了。
遇人不淑的确很不幸。可是因为遇人不淑就想着轻生的就有些很难理解了。两口子实在过不到一起可以离婚,犯得上去死吗?有一闪而过的这种想法都犯不上。
你家现在整体上是公婆遇事就吵,你们小两口也是如此。从小在这样吵吵闹闹的环境下生活的确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很大。可是你在文中也说了,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你没有能力养活他们。能怎么办呢?尽量让自己心宽些豁达些,尽量减少跟老公争吵的频率。只要他出去挣钱,一心一意跟你抚养孩子,有些生活琐事就睁只眼闭只眼地稀里糊涂的抬抬手就让它过去吧。夫妻的相处之道其实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有时针尖对麦芒,伤的是自己,更是孩子。不妨你退让些,隐忍些,或许会有一片晴天。
现在最最重要的事是让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能够离开男人一样可以养活两个孩子那天,如果还是觉得这段婚姻带给你的是依旧是压抑和不适,最起码你有了离开这个家的底气。
为了孩子,维系婚姻,有一千个想逃离的理由,一个孩子就足以牵绊回来。
的确,这是很多家庭的现状。
1.为了孩子,孩子是否喜欢这种“为了”
孩子的确需要完整的家庭,但孩子也需要和谐的家庭。当一个家庭整天充满了火药味,爸爸妈妈整天彼此看不顺眼,三天两头吵架时,孩子只能瑟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变得越来越怯懦,胆小,有的是变得易怒,暴躁。
2.想维系下去,是否还有维系下去的“点”
世人都喜欢说缘分,两个人能结婚生子,肯定当初有喜欢对方的点,那么这个点是什么?是否还存在这个被喜欢的品质?
有个调查说,即使是再美满的婚姻中,一生也有20多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毕竟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都不一样,甚至南方人喜欢吃甜,北方人喜欢吃咸,这些日常小事都可以决定俩人婚姻的不匹配。
3.真想维系,就拿出维系的真诚与解决方案
婚姻也是需要经营的,夫妻也是有相处之道的。如果想为了孩子维系下去,那就想办法解决这些婚姻里的障碍。
比如可以每天写一条对方的优点,试着实行一下,写着写着你会发现他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也有很多多可爱之处,只是被争吵忽略了,被日常琐碎掩盖了。
本文来源:https://www.asnccj.cn/zsfx/54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